探寻香草非遗,焕活千年技艺
为了进一步增强地域文化和非遗传承技艺的了解和传承。7月1日,安徽理工大学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寻香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淮南寿县,以“探寻非遗魅力,传承寿州香草文化”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度浸润的非遗传承实践。
对话匠心,解码千年指尖秘技
在古朴的寿州香草传习所,实践团成员拜访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李芬芬。她深情讲述了与香草相伴数十载的岁月,揭示了香草“生于斯,长于斯,离土则香消”的独特奥秘——唯寿县古城墙下的水土方能滋养其芬芳。
随后,团队走进寿州香草非遗传承馆。馆内陈列着跨越不同年代的香草制作工具、形态各异的精美香包成品以及详实的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这项古老技艺的悠长脉络与历史演变。成员们驻足细观,在时光的印记中加深了对寿州香草深厚文化底蕴的认知。
馆内不同年代的香草制作工具(摄影:赵一凡)
匠心传承,指尖绽放非遗之花
为深度体验非遗技艺的精髓,团队成员在寿州香草传习所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实践课。在省级非遗传承人李芬芬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子们纷纷拿起针线布料,亲身体验香包制作的完整流程。
非遗传承人指导学生手工制作(摄影:赵一凡)
李芬芬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了寿州香草的核心特性,特别是其“只生于寿县古城墙下,离土则失其香”的独特禀赋。随后,她亲自示范了从精选干燥香草、到巧妙缝制布囊、填充香料的每一步骤。成员们凝神聆听,跃跃欲试。在李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挑选香草,感受着天然植物在指腹的触感与芬芳;专注地穿针引线,学习着传统针法的严谨与美感,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香包。
香承古韵寿蕴新生
团队成员围绕非遗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与传承人李芬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共同梳理实践收获。实践团队成员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从产品设计到包装,高质量的非遗产品产出,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李芬芬老师的讲解,让实践团成员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香草的历史以及传统文化近在眼前的喜悦和震撼,丰富了对文化的了解对历史的感悟。
李芬芬与团队成员合影(摄影:赵一凡)
此次寿县之行,社会实践团成员深度解码了寿州香草的历史价值与技艺精髓,成员通过对话寿县香草非遗传承人,沉浸体验古法技艺,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在千年寿州香草的非遗宝库中探寻,在青春实践的火花碰撞下,探索出一条“保护-传承-传播”的活化新路径,为古老技艺注入勃勃生机。
撰稿:数大学院 盛苏山 赵一凡
核稿: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储兆晶